第五天的微光:BLU-945治疗日记
《第五天的微光:BLU-945治疗日记》
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
窗外的梧桐树抽出新芽时,我吞下了第五粒BLU-945。药片很小,浅蓝色的糖衣在掌心泛着冷光,像一片被驯服的海洋。
确诊非小细胞肺癌的那天,医生曾提到传统化疗与放疗的局限性——它们像无差别的轰炸,而我的身体早已千疮百孔。直到基因检测报告显示EGFR特定突变,靶向治疗才成为可能。BLU-945作为第四代药物,其作用机制与旧疗法截然不同:它精准锁定癌细胞的突变点位,如同用钥匙关闭一扇错误的门。
选择BLU-945的过程并不轻松。国内尚未上市时,我查阅了大量资料,最终通过正规渠道委托海外机构直邮。记得资料中提过:“印度版BLU-945需谨慎选择代购途径,部分医疗机构提供直邮服务,避免第三方介入风险。”价格并非唯一考量,疗效与安全性才是关键。
这五天里,最明显的改变是咳嗽频率的降低。以往夜间的窒息感渐渐褪去,仿佛有人悄悄松开了扼住我喉咙的绳索。当然,仍有轻微腹泻和乏力,但比起化疗时的剧烈反应,已算温和。
关于BLU-945的适应症(根据公开资料整理):
主要针对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基因的特定突变类型,尤其是对前三代靶向药产生耐药性的病例。其设计初衷是解决T790M/C797S等复合突变难题,为部分晚期患者提供新选择。
黄昏的光线爬上药盒,我在笔记本上写下:“第五天,海水的颜色似乎淡了一点。”科学或许无法承诺奇迹,但每一粒药片都承载着某种可能性——就像四月的新芽,没人能确定它能否熬过倒春寒,但生长本身已是答案。